「媽來四個月了,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」兒子: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

2025-05-08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01

父母的養老,是除了「幫帶孩子」外最容易引起家庭紛爭的一個問題。

一般來說,到了父母需要養老的時候,子女大多年紀也不算小了,正是生活壓力最大的階段,工作上的事和家事加在一起很容易讓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如果子女的條件好一點還好說一些,至少力出不了,但可以多給父母一點錢;可若是條件一般或者比較困頓,自己過得都那麼艱難,那再指望他們顧及到父母,基本上只會徒增不愉快,畢竟,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的人,是真的不會、也無心去對父母「孝順」。

有些老人,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,不願意給子女額外增加負擔,在尚有自理能力的時候,寧願守著自己的老屋一個人過得自在、舒適,也不想去住到子女家,「寄人籬下」,給自己、甚至是子女製造不必要的「麻煩」。

當然,也有一些老人,因為身體和年齡的緣故,雖說也考慮過跟著子女過會面臨哪些難題,但想到人到了一定的年紀,身體一日不如一日,或許某一天就會離開人世,也或許某一天突然就生了病,身邊少不了人照顧,再加上「老有所依」觀念的影響,因此,縱然知道和子女住在一起有些不方便,他們也不得不如此。

其實,不管父母和不和子女住一起養老,都需要雙方互相理解一些:父母體諒子女的不容易,不強求、順其自然地接受子女盡孝;同樣,子女也得體貼父母的難處,盡力給父母以關心、呵護。

父母與子女,任何一方都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,全然不為對方考慮,否則,只會積怨、增加矛盾,讓這個家越來越沒有溫度。

02

今天的案例來自一位男士的分享,他稱自己這幾個月因為夾在母親和妻子中間,一直都左右為難。

44歲的賈崎(化名)把老母親接來已有四個月,當初,因為母親「我養你那麼大,不能到老了你就不管我」的責備,再加上母親念叨著一個人在老家太孤獨、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,而且身體更是沒以前好,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就離世,賈崎終是不忍心,一時衝動之下,他連和妻子商量一句都沒有,就把老母親接到了家。

對於賈崎的「先斬後奏」,妻子覺得不被尊重,她發了一通脾氣後提了兩個條件:一是,既然賈崎把老母親接到了家裡,稱要盡孝,那就自己好好去做,只要不是動不動就使喚她,不把「孝順」的事情交給她這個兒媳去做,那她就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;

二是,賈崎最好和老母親說清楚,他們夫妻之間的分工,以及未來共住一個屋檐下,婆媳可能會有哪些不愉快發生,她能做到對婆婆客客氣氣、畢恭畢敬,希望婆婆也能尊重她、不干涉她,婆媳兩人不求能做到多麼親近,每天點頭、打個招呼就行。

聽到妻子的話,賈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,這麼多年,妻子和母親的關係很是疏離,很少見面,話也說不了幾句,如今,婆媳兩個人突然間住到了一起,肯定會有不自在,妻子能不計較過去,讓老母親住在家裡,他是真的很感激。

本來也是我自己理虧,不管咋說,把我老娘接來之前多少也要給老婆說句話的!老婆既然能原諒我一聲不吭地把老娘接來,看在我的面子上同意讓老娘在家裡養老,那我也不能得寸進尺,自己的老娘肯定要自己孝敬。我吧,別的也不求,只希望這個家裡能和和諧諧、安安寧寧!

賈崎想的很簡單,未來的日子裡,和老母親有關的所有事他都會全權負責,妻子願意幫把手就幫,真不情願幫忙,他也不勉強。這樣一來,不管是夫妻,還是婆媳,都會避免不必要的矛盾。

然而,真到了跟前兒,他才發現,事實遠沒有他所想像的那樣美好。

老母親住在家裡一段時間以後,開始抱怨,說賈崎的妻子和她講不了幾句話,是在擺臉色,不歡迎她,變著法兒地想把她趕回老家。因為自從她來,賈崎的妻子只要在家,是能不和她共處,就絕不和她共處,整天不是躲在臥室,就是悶在書房,即便是周末、過節放假,也是儘量外出、不在家。

最初,對於母親的嘮叨,賈崎沒有放在心裡,都是耐心地解釋:妻子本就不是一個話多的人,再加上她和老母親這個婆婆沒怎麼生活過,為了避免無意間說錯話、或者做錯事,引起了婆媳矛盾,妻子這樣做也算是情理之中。

可是,老母親聽不進去,她覺得之所以自己的兒媳會那樣,完全就是在「排斥」她:兒媳對她要麼就是淡淡地笑幾下,要麼就是輕輕地點個頭算是打了招呼,即便是說話,也只是客客氣氣地說不了兩句,完全沒把她看作長輩,仿佛她就是一個陌生的客人一樣,這平日裡就這樣,別提過節了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點,她來了之後,兒媳極少做飯,有時,兒媳寧願悠閒地坐在沙發看電視,也不會動手,都是讓賈崎去做;如果哪天賈崎出差、不在家,那兒媳就會點外賣;不僅如此,自己生了病、身體不適時,兒媳也很少過問,都是賈崎一個人在忙前忙後。

雖然老母親心裡有「不平衡」,但賈崎倒看得很開:照顧您是我這個兒子的分內之事,我只要把您伺候得舒服了就行,至於您兒媳婦,她不惹您生氣、尊敬您,您還計較那麼多幹什麼呢?畢竟我自己小家以及孩子的事還得指著她呢?我們夫妻倆這樣分工,不是挺好的嗎?

看到自己兒子一副無所謂的態度,老母親是「恨鐵不成鋼」,她雖指責過賈崎幾句,但也許是覺得畢竟是兒子家,「人在屋檐下、不得不低頭」,她逐漸也沒那麼多的怨言了。

原本賈崎還在慶幸老母親終於勸好了自己、改變了想法,他也終於能鬆一口氣,未曾想,前幾天,因為一頓飯的事,老母親再次發了飆。

那天,是賈崎女兒的生日,因為趕到了周日,賈崎的妻子罕見地下廚做了一頓大餐。

當晚吃過飯,妻子送女兒去學校上晚自習,她這邊剛推開門走出去,那邊賈崎的母親就開了口:

媽來四個月了,兒媳都沒給我做幾次飯!我用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!就這一次,還是沾了陽陽的光,要不然,我老婆子想吃一頓兒媳做得大餐估計比登天都難!你說,我既然來了,不求兒媳非得多麼孝敬我,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吧?這一天天的,話也不願意和我多說,也不管不問我的事,連飯,都不想給我做!就算是我以前哪點惹到了這個兒媳婦,也都過去了那麼多年了,一直記著不放也太小心眼兒了吧!

老母親說的的確是實話,賈崎也心知肚明,可是,他沒有勇氣再去指責妻子什麼。

當初他結婚,因為妻子比他大兩歲,個頭也不高,家裡還有一個跛腿的爹,母親是處處看不上,不但話說得不好聽,而且啥也不願管,婚禮、酒席都不願意辦;

婚後,為了能儘快買上房子,妻子拼了四年才敢要孩子,可母親呢,對她非但不理解,反而不是挖苦就是譏諷,嫌她沒有女人樣,嫁過來卻生不了孩子;後來妻子生下女兒,母親見是小孫女,拉著臉揚長而去,別說能幫帶孩子了,連月子都沒伺候;妻子在家帶孩子那三年,母親又說她沒本事、吃閒飯、只會花男人的錢,每年過年和賈崎一起回老家,母親和妹妹還總是給妻子臉色看!女兒長大一點後,母親又埋怨妻子不生男孩、斷自家的後,有幾年都不願意見這個「不遭人喜歡」的兒媳婦……

1/2
下一頁
楓葉飛 • 13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3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4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