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劇每年最不缺的題材就是古裝劇,幾乎每個月都至少有一部古裝劇上場,最多可能好幾部同時在線熱播。
前段時間幾大古偶頂流上線,全網話題熱度一下子登頂,迅速形成市場話題熱度,三天兩頭有新的話題引起大眾探討。
不過,今年以來古裝劇流量帶來的劇的觀眾信任正在漸漸流失,這樣的現象由雖是同期熱播卻明顯在「火不火」的比較里有直觀差距反映出來。

不談前段時間的頂流熱度,就拿當前正在熱播的劇,已經看到流量坐鎮的古裝劇在絕對的優質大IP面前,已經沒有那麼大的號召力,現在能形成連鎖反應的市場影響力,更取決於內容優質與否。
因此能看到憑藉實力打出名聲的劇,只要是第一第二第三季依然穩定輸出,劇就一定還有受眾,反倒是那些火候欠缺的劇,換再多的華麗的妝造和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,若沒有形成大眾一致投入的情緒共鳴和沉浸式觀劇體驗,即便熱度衝上來,攀上口碑高峰仍受現實局限。

任嘉倫的新劇《鳳凰台上》開場的熱度不錯,連上多條熱搜,一邊是任嘉倫的男主歸來,一邊是開場就上高能的情節,另一邊是女主角彭小苒近期翻紅後一系列舉動帶動的關注,可以說從演員到情節已經在開場的時候造勢成功。
不過從開播之後的種種跡象來看,依然逃脫不了古偶劇陷入爭議的魔咒,整體處在「黑火」狀態。
流量演員是一部劇的「定海神針」的局勢已經變動,決定一部劇能否再創佳績,已經不是一個演員帶來一批粉絲受眾能推出來的結果。
從劇熱播之後,觀眾對劇的評價和對演員的評價就能看出來,什麼年度熱劇的期待根本不可能實現了。
任嘉倫劇中的角色以高冷人設登場,一個不善於表達內心情感,卻是內心深處用情至深之人,身在高位而不得不為了江山社稷著想,選擇以殘忍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。

朝堂+江湖+權力+虐戀,多層面呈現故事,結合設定需要,權力和地位造就男主寡言冷漠的個性。
任嘉倫需得用表面的冷靜掩蓋內心深處的柔弱,以細膩的表演呈現層次感的心理活動,展現出人物的「柔」與「剛」。
從觀劇後的反饋,對任嘉倫的人物塑造頗有微詞,演技一般是一部分熱人的點評,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演技固化,因此也被認為是帶不動劇的熱度的原因。
「演技固化」具體表現停滯不前以及跳脫不了舒適圈,新角色仍有角色影子等,這樣的現象並不是針對某個演員的評價。
一般來說一旦出現的頻率高卻不能展現出「新」的東西出來,反饋的聲音便從專業上開始質疑。

成名得益於某一種「專屬」的表演風格,若是一直保持不變,不用多說,結局可想而知,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清醒的人已在拓寬戲路上提前鋪路。
2017年,《大唐榮耀》里的「廣平王」立即出圈,廣平王的人物個性現在看起來跟任嘉倫新劇里的蕭煥有相似之處,皆是有野心之人,步步為營,城府極深。
對人物在「不喜形於色」的塑造上,幾乎是任嘉倫的舒適區,一張冷臉上愛憎分明,但野心勃勃卻使得那張陰冷的臉適當時期流露出皮笑肉不笑的一面,但當面對心愛的人,眼神和臉上卻卸下偽裝,展露出鮮少看到的溫柔一面。

人物的兩副面孔曾被劇粉大讚是對敵人的仇恨和對愛人的唯一溫柔,震懾力和溫柔並存,使得他在古偶劇殺出重圍,脫穎而出。
一夜之間爆火,等來的自然是不間斷進組拍戲,「升咖」成功,等待的合作自然是更具有出圈機會的大製作。
2019年,再次助力登上頂峰的作品是《錦衣之下》,男主的剛正和武力高強,以及在失憶之後的角色反差,讓他在「可愛」的表演上帶來眼前一亮之感,由此正式擠進一線演員的排行榜。

之後在《周生如故》也算是還處在影響力和號召力最強的時期,從作品到自身的表演形成很熱烈的市場反饋,成為眾多一線演員中活躍的一個。
但是達到頂峰之後,仍然固守偶像的形象,反覆從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熟悉的特性,那些特性在演員的表演下沒有「新」的產出,已經審美疲勞的觀眾漸漸在追劇中找不到新鮮感,興趣下跌,熱情減退。
2022年之後,任嘉倫的巔峰不是向上或者保持平穩,漸漸走下坡路,古偶劇和現代劇的多類型題材的嘗試並沒有太多起色,作品的熱度、評分和口碑皆創低。
《與君》《藍焰突擊》《暮色心約》這幾部劇,看起來應該能火,但實際上都沒火,甚至播放量都達不到出圈程度。

按照任嘉倫人氣正旺的時刻,顏值和演技等外在條件已經得到過好評認證,怎麼也應該不會出現豆瓣評價低至四分以下的劇,但現實如此。
仔細想一想,還是舒適圈造成的熱度倒退。當初任嘉倫憑藉古偶感情戲的深情男主接連創高收視,可「換湯不換藥」的深情男主看多了也是新鮮感味足的先占據喜愛在先,後續的看來看去也有「復刻」的代入。
其實能夠憑藉細膩的表演出圈,這麼多年多進行其他深造,鑽研別的類型的人物,慢慢前進應該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但任嘉倫至今仍在古偶劇活躍,拿的資源都是一番男主的劇本,但也沒有太大的變化。

比如還是能從《無憂渡》這部劇看到男主的活躍顯得刻意,似乎看到與之前的「高冷」塑造相比具有新意的一面,卻還是不夠活潑和自然,表演沒有達到吸睛,令人忍不住為之讚嘆的地步,所以劇和演員都火不起來。
2024年,一部《烈焰》開場就被群嘲,任嘉倫身為男主,卻是第一個被議論的演員,包括年紀和形象,也包括對演技的點評。
一時之間,對演員的評價漸漸蔓延到一個中年演員古偶劇走不出來的吐槽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