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為啥叫「紅馬年」呢?咱老祖宗的干支紀年法中,「丙」屬火,顏色對應紅色;「午」就是生肖馬。這一搭配,就像一匹披著紅鬃的駿馬奔騰而來,精神又興旺。
俗話說「牛馬年,好種田」,馬年向來被看作風調雨順的象徵。馬本身就代表進取和順利,比如「馬到成功」「一馬當先」,都是大家愛聽的好彩頭。

特別的是,2026年還是個「單春年」。也就是說,整個農曆馬年只有一個立春節氣,落在臘月二十八。
在農諺觀念中,這樣的年份氣候相對穩定,災害少,適合莊稼生長,收成往往不錯。
「紅馬單春年,人收地也收」,這話可不是白說的。比如在六十年前的丙午馬年(1966年),不少地方就迎來了難得的豐收。

華北地區小麥穗粒飽滿,江南水稻田裡金浪翻滾,糧倉堆得滿滿當當。那一年真是「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」,家家戶戶缸里有米、圈裡有畜,日子過得踏實安穩。
再往前追溯,1906年的丙午馬年,雖不是完全無災,但多數地區雨水調和,春耕順利、秋收豐登,很多地方志都記著「是歲禾黍大熟」「民無饑饉」。

古人通過《春牛圖》推演年景,也期盼丙午馬年「江東益食谷滿田,人民康泰福祿綿」,正是希望糧食滿倉、百姓安康。
明年這紅馬奔來,確實帶著吉祥的兆頭。咱們就一起盼著,這匹紅馬馱著五穀、載著安康,踏進千家萬戶。

願明年,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奮鬥中,收穫美滿與希望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