侄女住在我家5年,考上好大學再不聯繫,我生病接她電話,看清人性

2025-10-19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侄女住我家5年,考上好大學再不聯繫,我生病接她電話,看清人性

林志鵬躺在醫院的病床上,手中緊握著手機。電話那頭,是他侄女林茵茵的聲音,冷漠而疏離。

「叔叔,我聽說你生病了。你現在怎麼樣?」林茵茵的聲音中沒有一絲關心。

林志鵬努力壓抑著心中的失望,「我...我還行。茵茵,你在學校還好嗎?」

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,林茵茵淡淡地說:「叔叔,我其實是想問你,家裡的存摺我還能用嗎?我需要買些書。」

林志鵬的心一陣絞痛,他的聲音顫抖,「茵茵,你就只關心這個嗎?我現在在醫院...」

林茵茵打斷他,「叔叔,我知道你在醫院,但我真的很忙。對了,存摺的事情...」

林志鵬感到一陣無力,「茵茵,你...你怎麼變成這樣了?」

林茵茵冷冷回應,「叔叔,我長大了,不是小孩子了。我現在需要的是實際幫助。」

林志鵬閉上眼睛,心中充滿了痛苦和不解,「我以為...我以為我對你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幫助的人...」

電話那頭的林茵茵沒有回應,只是冷冷地結束了通話。

林志鵬放下手機,望著天花板,心中充滿了失落和疑惑。他不禁開始回想起過去五年里,他對侄女的付出和關愛,以及她的逐漸變化。電話的對話,像一把鋒利的刀子,刺痛了他的心。

林志鵬,一個52歲的中學教師,以其溫和的性格和對工作的熱情而聞名。

他的侄女林茵茵,18歲,聰明但有些自私,是他哥哥的女兒。五年前,因為家庭經濟困難,林茵茵來到了林志鵬的家。

回想起林茵茵剛來時的情景,林志鵬的心中充滿了溫暖。他記得自己怎樣細心地照顧她,從生活瑣事到學業指導。每當林茵茵取得好成績,他都會高興地和同事分享。
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林茵茵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。有一次,林志鵬發現她在網上購物花費過多,便輕聲勸說她節約。林茵茵當時的回應是冷漠的,「叔叔,這是我的事,你不用管。」

另一次,林志鵬在學校加班回來,發現林茵茵沒有做晚飯,而是在玩手機。他輕聲提醒她,但她的回答卻是,「叔叔,我忙著呢,你自己做吧。」

這些小事逐漸積累,成為了他們之間的隱秘裂痕。林志鵬開始感到困惑,不明白林茵茵為何變得如此冷漠。

當林茵茵考上大學後,她的聯繫變得越來越少。林志鵬曾試圖聯繫她,詢問學習和生活情況,但她總是草草了事。他心中的失落和疑惑越來越深。

直到那次電話,林志鵬才真正感受到了被忽視和利用的痛苦。他躺在病床上,回想著過去的點點滴滴,心中充滿了失望。他開始質疑自己的付出,是否只是一廂情願的給予。

林志鵬在醫院的病床上輾轉反側,思緒萬千。他回想起侄女林茵茵的變化,心中充滿了疑惑和失望。他決定再次嘗試與她溝通,希望能夠理解她的想法。

幾天後,林志鵬撥通了林茵茵的電話。電話接通後,他儘量讓聲音聽起來平和:「茵茵,叔叔最近在醫院,你有空來看看我嗎?」

電話那頭,林茵茵的聲音顯得有些不耐煩:「叔叔,我現在很忙,沒時間去醫院。有什麼事嗎?」

林志鵬的心沉了下來,他嘗試著解釋:「茵茵,叔叔只是想見見你,我們已經很久沒見面了。」

「叔叔,我真的很忙,等我有時間再說吧。」林茵茵的聲音冷淡,隨即掛斷了電話。

林志鵬感到一陣心寒。他開始懷疑自己過去的付出是否有價值。他決定,再給林茵茵一次機會,如果她還是這樣,他就不再堅持。

幾周後,林志鵬出院。他獨自一人回到了空蕩蕩的家。他坐在客廳里,四周的寂靜讓他感到異常沉重。他決定給林茵茵寫一封信,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
在信中,林志鵬寫道:「茵茵,這些年來,叔叔一直把你當作自己的女兒。但現在,叔叔感到非常失望。你的冷漠讓叔叔很傷心。叔叔希望你能明白,親情不是一種交易,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。」

他把信放在桌上,心中充滿了不確定。他不知道這封信是否能夠觸動林茵茵的心,但他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。

幾天後,林志鵬收到了林茵茵的回信。打開信,他看到了林茵茵冷淡的回覆:「叔叔,謝謝你這些年的照顧。但我現在需要獨立,我希望你能理解。」

這封信像一把利劍,徹底刺破了林志鵬最後的希望。他意識到,林茵茵已經完全忘記了他對她的關愛和付出。他的心徹底冷了。

林志鵬坐在自己的客廳里,手中握著侄女林茵茵冷淡的回信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和痛苦。長久的沉默後,他深深地嘆了口氣,緩緩站起身來。

他走到窗前,凝視著窗外的景色。心中雖然充滿了失落,但他逐漸感到一種解脫。林志鵬意識到,他不能讓自己的幸福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認可和回報。他決定放下這段不被珍惜的親情,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。

幾天後,林志鵬重新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。他將自己的愛和關注投入到了教學中,幫助更多的孩子成長。他在學校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快樂。

故事以林志鵬在教室里教書的場景結束。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,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。他明白,生活中總會有失望,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這些失望,並從中找到新的意義和方向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親情雖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學會放手,不讓自己被不值得的關係所束縛。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來自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內心的平和。

本篇包含虛構創作,內容為版權方所有。
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7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4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9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67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8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1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3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0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6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66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60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77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2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6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4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5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4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99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0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70次觀看
楓葉飛 • 700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