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歲老人離家700公里,幫兒子帶娃2年後感嘆:我還是回家存錢養老。

2025-09-14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57歲老人離家700公里,幫兒子帶娃2年後感嘆:我還是回家存錢養老

《事林廣記》里說:養兒防老,積穀防饑。

所謂養兒防老,是指父母養育孩子,以防自己老了無人照顧。

可是在如今,養兒真的能夠防老嗎?

其實,很多時候並非子女不孝,而是心中有孝,卻力有不逮。

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,非但不能讓父母老有所依,往往還要讓父母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,遠離家鄉,到大城市裡幫忙帶娃。

《三十而已》里,顧佳父親的一段話,說出許多父母的心聲:

兒女,就是咱們前世的債。沒本事,咱就當好那渡人的船,閉眼之前能送到哪兒就送到哪兒。

有本事,他們自己就是那條大油輪,那咱們也得當好那上邊的救生艇。萬一出事,咱們就是那個最後把他們送上岸的人。

父母背井離鄉,來到陌生的城市,成為「老漂族」,曾經為了孩子含辛茹苦的他們,如今為了孩子的孩子,同樣的操心勞累。

而這一切的背後,不過是對子女愛的托舉,他們用盡最後一份餘力,載負子女前行,力保子女的生活,能夠歲月靜好。

可是,他們的負重前行,並一定都能夠得到子女們的理解,因為兩代人在生活習慣、價值觀念、育兒理念等方面的差異,子女對他們一邊依賴,一邊嫌棄。

對父母來說,他們隔代育兒最怕的不是身體上的勞累,而是精神上的壓抑和委屈;最怕的是自己無私的付出,卻遭子女的埋怨,最後不得不心灰意冷地離開。

01.父母為孩子掏空家底

57歲的徐阿姨,也是一個「老漂族」。

徐阿姨在南方沿海三線城市的鄉鎮上,生活了幾十年。她養育了一兒一女,兒子比較有出息,考上了211大學。

有一句話說:所謂父母,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、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。

看著兒子飛向更大的世界,徐阿姨和老伴既歡喜又惆悵,只不過當時的他們,並不知道,兒子飛得越高,就距離他們越遠。

直到後來才明白,錄取通知書就是一張單程的車票,帶著兒子離開家鄉,離開他們的身邊。

從此,歸期寥寥,相聚的時光,只有寒暑,再無春秋。

兒子大學畢業後,不願回老家縣城工作,而是和他的大學女友,也就是現在的兒媳,留在距離老家700公里外的大城市打拚。

徐阿姨並不喜歡兒媳。

兒媳出生於大城市的獨生子女家庭,家境雖然普通,但她從小被父母寵大,比較自我,個性很強。

而且,她比較注重生活品質,花起錢來大手大腳,身上動輒上千的衣服、名牌包,讓生性節儉的徐阿姨很看不慣。

可是,兒子就是喜歡她。徐阿姨只好掏空家底,為兒子在大城市買了房,置辦了家具家電,舉辦了婚禮。

兒子結婚後,徐阿姨很識趣,沒有過多地去打擾。因為兒媳是90後,作為自我意識萌發和爆發的一代人,她的邊界感很強,很討厭別人去干預她的生活。

直到兩年後,兒媳有了身孕,她父母都還在上班,沒時間幫忙。小兩口的經濟並不寬裕,請不起育兒嫂,只能求助徐阿姨。

02.57歲老人離家700公里,幫兒子帶娃2年

徐阿姨和老伴在老家鎮上經營一家早餐店,賣當地的小吃「豆漿炒米粉」和「扁食湯」,生意還不錯。

接到兒子的電話,徐阿姨沒有絲毫猶豫,一口應承下來。

但老伴比較現實,不肯同去,他說還是自己賺點錢,存錢養老比較實在。

徐阿姨覺得從古至今都是養兒防老,反正遲早要去和兒子一起生活,不如早點過去適應。而且,現在去幫襯兒子兒媳,將來他們才會更孝順。

老伴不為所動,堅持要留在老家賺錢養老,徐阿姨也不勉強。

雖說離家700公里,她一個人又從沒出過遠門,但一想到能夠與兒子生活在一起,徐阿姨便開心起來,美滋滋地收拾好行囊,踏上征程。

然而,一切並不像她期待中的那樣。

她幫兒子帶娃2年,包攬下所有家務:每天6點半起床買菜,白天帶娃、做飯、做家務,晚上9點後才能真正休息。

身體上的勞累對她來說,其實沒什麼,重要的是她一邊受累,一邊受委屈,兒媳還不滿意,這才是最糟心的。

徐阿姨與兒媳各方面的分歧都很大。

生活習慣、價值觀念方面的矛盾姑且不說,單單是帶娃方面的分歧,就已經讓她煩躁不已了。

兒媳的規矩很多,這個不健康,那個不衛生,這個方法不對,那個不科學……

就連她和孩子說句話,兒媳也能挑出毛病,說某某書上寫了,這樣說話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。總之,不停地說教。

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,哪怕她一整夜守著孩子沒睡覺,兒子兒媳也會覺得是她沒帶好。

徐阿姨又累又氣,但為了不讓兒子難做,她只能忍著不說。

03.為一杯牛奶,57歲老人心灰意冷離開

那天,為了一杯牛奶,婆媳倆終於徹底撕破臉。

當時,徐阿姨正在廚房忙著燒菜,屋內睡覺的孩子正好醒來,肚子餓了,大哭。她只好一邊抱著孩子,一邊煮牛奶。

誰知,孩子餓急了抱著她的手,吮吸她的大拇指。

這一幕正好被下班回來的兒媳看見了,兒媳不高興了,把孩子抱走,對著她又是一通說教。

徐阿姨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解釋,心中煩躁不已的她,在測試牛奶溫度時有些精神恍惚,直接拿起奶鍋嘗了一下牛奶的溫度。

兒媳更加生氣,說話的語氣有些重,指責她不注意衛生。徐阿姨也忍不住了,這兩年來所受的委屈,全都湧上心頭,她和兒媳吵了起來。

吵完之後,徐阿姨越想越生氣,先給兒子打電話投訴,隨後給老伴也打了電話。

老伴一個人在老家經營早餐生意,由於精力有限,每天限量供應,賣完就收工,收入少了近一半。

老伴勸徐阿姨回老家一起存錢養老。老伴說寧願每個月贊助一些錢給兒子,讓兒子去請育兒嫂,也不要住在一起,每天吵個不停。

老伴覺得贊助的錢看得見,查得到;幫忙帶娃付出的時間精力,看不見、說不清。就算看見了,兒子兒媳也會覺得理所應當,何必呢?

1/2
下一頁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8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8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唐園秀 • 4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唐園秀 • 9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