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她走齣兒子家門的那一刻起,她知道她給親家母白養了一個兒子
曾玉娥是一所小學的老師,她個子高高的,白白凈凈的,眼睛又黑又亮,長得挺漂亮的。她老公是學校的後勤總務,兩口子都在學校工作。
那時候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,兩口子剛好生了一個兒子,為了執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,兩口子領了獨生子女證。
曾老師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兒子的教育上,兒子也很聰明,不負兩口子的期望,高中畢業以後,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。
兒子考上大學,可把兩口子高興壞了。兒子有出息了,前途肯定不可限量,老有所依了,這輩子再也不用擔憂獨生子女養不起老父老母了。
兒子參加工作後,就跟一個上海的姑娘結了婚。兒媳的爸媽也只生了她一個女兒,結婚時曾玉娥出了二十萬的彩禮錢,兒子買房又要走了四十萬。老倆口一輩子的積蓄全給了兒子。

婚後不久,兒媳婦就懷孕了。十月懷胎,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。兒媳生下孫子的時候,曾玉娥已經退休了。
她給兒子打電話說要去伺候兒媳坐月子,兒子在電話里跟她講,兒媳爸媽在家閒著,就不用她去了。可是曾玉娥左思右想,害怕兒媳將來埋怨,會落下月子仇,她還是堅持來了上海。
曾玉娥剛進兒子的家門,就傻眼了,兒子的家太漂亮了。客廳的地用木地坂鋪的,牆上掛著50寸的液晶電視。房間裡均配有豪華的布藝,家具和設施。還有那折射著光的水晶吊燈同樣顯得華貴,整幢房子裡里外外都顯示著豪華,闊氣。
兒媳已經出院回家了,娘家媽在伺候她坐月子。她是順產,已經可以下地活動了。
第二天早起,曾玉娥就慌著去給兒媳婦做月子飯。兒媳的娘家媽攔住她,說女兒已經吃慣了她做的飯,讓她先拖地去。
兒媳吃過飯後,把她喊到了跟前,給她立下了幾條規矩:1出入客廳要隨時換鞋;2不能毛手毛腳的幹活,別把家裡的貴重物品碰壞了;3吃飯時只能用公筷公碗;4每天定時給自己全身上下消毒;5不能隨便抱孫子。
曾玉娥聽到這些話,氣得心痛,這不是侮辱人格嗎?哪裡把她當長輩看了。她看了看兒媳婦娘家媽一臉冷漠的樣子,再看了看兒媳婦眼裡全是嘲弄和不屑,她心下明白,兒子這個家是不歡迎她的。
在以後的幾天裡,她都是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地做著家務,生怕不小心會觸犯了兒媳的底線,招來一頓責罵。
當她看到孫子的第一眼時,心情也是激動不已,她真的很想去抱一抱那個軟軟香香的小人兒。可是她只能遠遠地看著,每當她想靠近孫子時,兒媳婦娘倆總是用警覺厭惡的眼光看著她。她心底升起一股痛楚,那可是她的親孫子啊,難道就沒有權利抱抱嗎?
尤其是看著兒子對岳父岳母百般殷勤,卻對自己冷眼相待,她的心都碎了。好不容易培育成才的兒子,離她的心越來越遠了。她一個人偷偷的躲在臥室里默默的掉淚。
半個月後,她實在無法忍受兒媳娘倆的冷嘲熱諷,冷言冷語,就告訴兒子,既然兒媳不用她伺候,還是回老家吧。
兒子也沒有說挽留的話,直接送她到火車站買了車票。她問兒子為什麼不讓她抱孫子,兒子支支吾吾的講,兒媳怕她身上帶有細菌,傳染給孫子。曾玉娥是又傷心又絕望,噙著眼淚坐上了回家的列車。

回家以後,曾玉娥撲在老伴身上大哭一場。
……
孫子三歲那年,曾玉娥老公跟幾個朋友在一起相聚,酒可能喝的多了,騎著摩托車摔進了路邊的小溝里。人們把他送到醫院的時候,他已經昏迷不醒。
醫生給他做了腦部檢查,說是腦血管爆裂,需馬上做開顱修復手術。曾玉娥嚇壞了,趕緊給兒子打電話讓兒子馬上回來。
時間就是生命,曾玉娥在手術協議書上籤了字。兒子回來的時候,父親已經做過手術,手術很成功。
曾玉娥老公被送往了重症監護室,生命是保住了,可接下來的醫藥費用讓曾玉娥吃不消了。兒子結婚的時候已經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,現在外債剛還完,手裡所剩無幾,根本都不夠交付醫療費用。
她跟兒子商量,能不能這醫療費用讓兒子出了。兒子一臉無奈,裝著哭窮,說他現在壓力很大,一家幾口全指望他一個人補貼家用,只能拿出來兩萬,省下的錢他管不了了。
曾玉娥一肚子心酸,想著兒子現在一個月工資兩萬,有能力回饋父母了。可是他的所作作為,徹底涼了她的心,只恨自己養了一個懦弱的兒子,在兒媳面前,猶如老鼠見了貓一樣,沒有一點擔當,連點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,看來,這輩子指望兒子養老是不可能了。

老公出院以後休養了半年,由於腦部落下了後遺症,說話吐字不清,行動也不方便,吃飯的時候還得她在跟前伺候著。兒子從來沒有自動打個電話問候一句,更不說給父母錢了,曾玉娥的心是徹底的涼透了,這不是白給人家養了一個兒子嗎?
……
一位名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"哪有什麼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」。如果沒有父母的辛苦勞累,如果沒有父母的無私付出,如果沒有父母的自我犧牲,哪有今天的你,是父母替我們承擔了前半生的重量,才有我們今天的成就。
而有些人對父母的付出沒有絲毫感激,反而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,拒絕承擔自己的責任,成為不折不扣的白眼狼。
羊有跪乳之恩,鴉有反哺之義。百善孝為先,養兒為防老。對父母,我們應有感恩之心,不要吝嗇我們的愛,多多關懷父母,多多照顧父母,讓父母在有生之年,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