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給女兒一套陪嫁房,讓兒媳不滿,婆婆:你該找你父母要「平衡」。

2025-05-08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01

一個阿姨向我吐槽:有兒有女的父母,是真難做啊!兒女都沒成家還好說一些,至少能儘量都照顧到;可一旦兒子先結了婚,那麼,要是再給女兒付出,就好像是動了兒子一家的「蛋糕」!你不管女兒吧,女兒該說你偏心、重男輕女;你若是兒女一樣的待遇吧,那兒子、兒媳又有意見,唉!都是債啊!

這個阿姨,暫且稱為陳阿姨,究竟是遇到了什麼事才讓她這樣說呢?

還是先從陳阿姨的家庭情況說起。

陳阿姨家做小生意,經濟條件還算不錯,有一兒一女,兒子是老大,女兒是老二,兩個人之間相差了三歲。

兒子是兩年前結的婚,當初,因為他的婚事,陳阿姨對兒媳婦還有一些小情緒。

那是兩家人在談到「結婚條件」時,因為給兒子提前準備好了一套房子,陳阿姨當場向親家表示,房子是全款買的,且寫的是她和兒子兩個人的名字,雖說加不了兒媳的名字,但以後就是兒子、兒媳的私人空間,她絕不會閒著沒事就闖進去,除此之外,為了表達誠意,別的條件,她們家可以儘量滿足。

聽到陳阿姨這樣說,兒媳婦和親家母都不太滿意,她們的意思是,敢情房子就是一個「擺設」,以後就算嫁過去了,也只是一個暫時借住,如果哪一天小兩口感情不合,那女方分分鐘就凈身出戶,沒有孩子還好說一些,如果有了孩子,到時男方沒什麼損失,女方的損失該怎麼算?

陳阿姨覺得對方說話不中聽:本來房子就是我們家全部拿的錢,你們家一分都沒出,不加名字也正常啊?只要倆孩子有地方住不就行了?怎麼就是一個擺設了呢?再者,這還沒結婚、過日子呢,想的不是怎麼樣好好經營婚姻,反而是有一天過不下去、離了婚,既然如此,兩個家庭還坐在這裡、商量什麼婚事?

礙於兒子一直在旁邊使眼色,儘管心裡有些不舒服,但陳阿姨還是儘量和氣地表示,如果親家和兒媳真是有顧慮,那不住她準備好的那套全款房也可以,雙方父母可以各拿點錢,共同首付一套房子,到時寫兩個孩子的名字,房貸也是兩個孩子商量著還。

這樣一說,親家更是坐不住了:自古以來,結婚都是男方準備房子,哪有女方出錢買房的道理?暫且不說有沒有這個條件,這嫁個女兒還得再往外拿錢,說出去了豈不是讓別人看笑話。

眼看怎麼做都能讓親家挑出刺兒,陳阿姨索性直言,不如親家提一下條件,她能照做的就滿足,既然兩個孩子從大學時期就在一起了,又是互相了解,她也不想再因為一些不必要的去拆散兩個孩子。

最終,在雙方的溝通下,陳阿姨同意給16萬8的彩禮,且買一輛20萬左右的車子,寫兒媳婦的名字。

就這樣,事情商量好之後,兒子不到半年就結了婚,雖說因為親家見面時的表現,陳阿姨對兒媳婦有一些意見,但想到既然兒媳都嫁了過來,以後只要和兒子好好過日子,別的事,她都會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,畢竟,也不是她和兒媳在一起生活,只要兒子樂意就行。

兒子結婚的這兩年,因為也沒什麼需要幫忙的、又沒有孩子,陳阿姨從沒有主動登過門,除了逢年過節,兒子和兒媳會去她家坐一會兒,平時,他們各過各的、互不打擾。

原本陳阿姨想的是,兒子和兒媳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,她和兒媳的關係一直也都很和諧,這樣的狀態是最幸福不過,以後她會努力做一個好母親、好婆婆,爭取讓這個大家庭越來越興旺。

誰知,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,突然打破了她的美好憧憬。

02

上周末,陳阿姨的女兒訂婚,雖說未來女婿條件沒她家好,但對方明事理、有禮節,說話做事讓人很是舒服。

最重要的一點是,陳阿姨覺得,親家的處事風格和她很像:親家也是準備了全款房,不能加陳阿姨女兒的名字,作為「彌補」,他們主動的把彩禮從6萬6提到了十萬,還表示如果小兩口用不到車,那麼買車的錢也會給陳阿姨的女兒。

兩家人在商量婚事的時候,都是儘可能地站在兩個孩子的角度考慮,既沒有刻意地藏著掖著,也沒有想著去「占便宜」,這樣觀念相似的兩個家庭,以後孩子們在一起一定會幸福。

為此,陳阿姨很是爽快地表示,她會給女兒買一套六七十平的小兩居作為陪嫁,以後女兒和女婿可以出租,還可以自住。

想到兒子成了家、女兒的婚事也有了著落,陳阿姨是發自內心地喜悅,就在她正一門心思撲在如何準備、讓女兒風風光光地嫁出去時,兒媳突然給她「潑了冷水」。

那是女兒訂婚後的第二天晚上,兒媳下了班後和兒子一起直接去了陳阿姨家,在一陣寒暄過後,兒媳笑著表示,陳阿姨愛女心切,她能理解,但陪嫁房子不如給點錢合適。

「媽,人家男方也有房子,小琪也不是沒有地兒住,您何必再給她買房啊?再說了,未來妹夫打算在他老家的城市發展,也不留在咱們這裡,您把小琪的房子買在咱這,他們也住不了!與其這樣,還不如給點錢呢,到時,您和爸手裡還能再留點兒,遇到事了,還能應個急。」

聽到兒媳的話,陳阿姨雖然有些驚訝,但仍笑著回復,兒女都是一樣的,不能兒子成家時,自己竭力準備,到了閨女這裡,就湊湊合合、不當回事兒。

「沒關係,我和你爸手裡還有點錢,以後遇都難處了,能拿得出來錢,肯定不會給你們這些小的增加壓力和負擔。你嫁過來這兩年也看出來了,小琪一直都是個懂事、孝順的孩子。小華結婚,我和你爸是里里外外地張羅,這到小琪了,也該顧著她點兒。都是爹娘的孩子,哪能一個管一個不管呢?」

按理說,到了這個地步,兒媳也該適可而止了,可她沉默了一會兒後,再次開了口:

「媽,自古以來,都說養兒防老,當父母的,都是為兒子考慮的多,畢竟父母有個大小事,還是兒子在身旁忙活。這閨女嘛,也不是說指望不上,就是她嫁了人,回娘家的次數變少不說,以後做事還是顧及婆家的多。您給小琪一套房子,那以後您老了,她能和小華輪流給您和爸盡孝嗎?女婿是獨生子,肯定一心一意地照顧人家爹娘,小琪想顧著您和爸估計都難!到時候,您還不是要指望我和小華嗎?」

看著兒媳一臉嚴肅的模樣,再看一看一旁一直不吭聲的兒子,陳阿姨覺得有些不對勁,她想了想,耐著性子說了一番話,「小琪以後能不能指望,我也說不定,但如果她真是有了婆家就忘了娘家,那我也認了,大不了就當沒這個女兒了嘛!收回給她買的房子!至於小華,不管我給不給小琪陪嫁房子,都抹不了我為他所做的付出,我老了、有需要了,他作為兒子肯定得盡孝的,這是任何時候都改變不了的事實。還有就是你萍萍,你放心,我和你爸以後遇到難處了,不會去要求你什麼,畢竟沒生養你,你也不欠我們的。」

可能是沒想到陳阿姨會這麼說,兒媳愣了一下後,有些不滿,「媽,您話可不能說太滿哪!以後什麼樣,現在可說不準兒呢!別人家都是為兒子多考慮、多貢獻,您倒好,給女兒花錢連給兒子說一聲都不說!您那麼向著小琪,希望以後你養老找到了她,她不會以嫁出去的女兒為由去推脫。」

聽到兒媳這樣說,陳阿姨是真生氣了,「萍萍,我不知道別人家是怎麼對待兒子和閨女的,反正在我們家裡,兒女沒太大差別。當然了,我其實還是偏向點兒子,畢竟小華結婚,我給他全款買了一套127平的房子,彩禮車子也都是錢;可小琪呢,就給她準備了一個不到七十平的房子,錢也沒有,除了彩禮讓她帶回去。我真不知道哪裡做得不對,惹著你了,如果你心裡不好受,那你該找你父母要「平衡」,而不是我。」

眼看著自己的母親和妻子談不下去、就要吵起來,陳阿姨的兒子站了出來,只不過,縱然他在中間調和,但陳阿姨和兒媳還是鬧了不愉快。

原本還算和諧的婆媳關係,突然就「結了冰」。

1/2
下一頁
楓葉飛 • 13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3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4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