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娘家是你的後台,要多顧娘家!」我離婚、有難處時,娘家去哪了

2025-05-08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就像這一次,母親又拿以前慣用的說辭讓她往外掏錢。

她想了很久,直到往日的委屈全部湧上心頭,她沒有提錢的事,而是平靜地問了母親一番話,「媽,這麼多年了,我就只想問你一句,我到底是不是你閨女?一直都給我洗腦,說娘家是我的後台,讓我一定多顧著娘家,可是我離婚、有難處時,娘家去哪了?我在你們眼裡,難道就只是一個取款機嗎?有錢可圖時,說幾句好聽的話哄哄我,沒有利用價值、拿不出錢了,就讓我離遠一點,這就是身為女兒的使命,對嗎?

母親覺得她說話不中聽,又是就找她要點錢、她就這個模樣;又是總算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「喜歡兒子」,因為養女兒就是一場空,啥都圖不著。

她一邊聽著母親的嘮叨,一邊汩汩流著眼淚,等母親把話說完後,她扔下一句「以後我只逢年過節給家裡錢,但每次不超過一千,多了沒有,愛要不要!你們若是生病,我也只和你兒子出一樣的錢」,接著果斷地掛了電話。

這之後,即便母親再打電話過來,她也沒接。

03

對於自己的做法,許敏聲稱不後悔,還表示以後就要「下狠心」,她說,「我覺得做女人太難了,你給娘家盡孝心吧,丈夫和婆家說你;你不給你娘家盡孝吧、或者做得少了,娘家又罵你。我一點都沒誇張啊!我離婚兩年九個月了,父母和弟弟一句關心、安慰的話都沒有。看我難了,不管不問;我混得稍微好一點,就立馬出現。我真是想起來一次心就痛一次!這難道就是女人該享有的親情嗎?刀傷在肉上,大不了疼幾天,反正總會長好;可刀一旦傷到了心頭,那真的是太難癒合了!

實話講,我覺得挺悲哀的。現實生活中,大多數矛盾,基本上都是女人在為難女人:母親重男輕女,女兒怨恨母親,而不是大家同為女人,儘量多一點理解和共鳴。

當然,兒女齊全的家庭,關於女兒和父母的關係,一直也都挺難「處理」的。

父母做得不到位吧,容易被女兒說成是偏心、重男輕女;女兒一旦沒能按照父母的期望去行事,那又會被說成「白養一場、不如養個兒子靠譜」。

我始終都認為,父母和女兒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一味地「想當然」,而是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去提要求。

就像有很多的女兒,她明明做得比兒子都要好,可是父母就是看不到,一旦她不願滿足父母的需求,就會被冠以「不孝」的罵名。

有的父母,女兒結婚後,總覺得自己不從女兒那裡「撈到好處」就是白養了女兒,畢竟花了那麼多錢、那麼長的時間培養的孩子,嫁到了別家,給別的人生兒育女,對自己娘家卻沒什麼貢獻,因此,女兒若不能出力,又不能常回來看看,那就讓女兒多拿錢。

的確,父母養育子女一場,子女是該回報,但做父母的,有時也該考慮一下子女的立場,她有多大的能力、就讓她給你出多大的力,而不是不管不顧、無休止地索取。

也有的父母,總說女兒指望不上,不如兒子那麼能扛事兒。

我不否認,生活中,確實有些做女兒的,分娘家的「好處」時稱自己是一家人,娘家父母有需要了,就以「嫁出去的外人」為由拒絕盡孝,但更多的現狀是什麼?嫁出去的女兒想著法兒的給父母盡孝心,不管多少,都是一份心意,至於兒子,爹娘幫著娶了媳婦後,還要出錢出力地帶孩子,別指望兒子能時不時給點錢了,他別用「不給養老」為由威脅就不錯了。

大多的女兒,是懂感恩的,也比兒子靠譜、暖心,至少我遇到的女性,哪怕是遠嫁的,聽到爹娘身體不適,她立馬就請假往家趕。當然,也有兒子很懂事、體貼的。

說到這裡,我也想給有些做女兒的提個醒:當成了家之後,你得先顧著自己的小家庭,如果還有餘力,那就再給娘家盡孝心。你的娘家如果明事理、靠得住,非但不會總覺得你做得少,反而還會多理解你,儘量不給你添負擔;相反,如果你的娘家只把你當做「索取的工具」,覺得嫁出去的女兒、能撈就多撈一點,無休止的、變著法兒的要錢,那麼,你就要好好思量了,該拒絕的時候要果斷拒絕。

最後,做父母的,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,還是抱著一顆平常心對待,ta願意回饋,不管多少,都不要嫌棄,畢竟那是一份心意,而不是看ta孝順、聽話,就一個勁兒地索取。

很多時候,給彼此留的餘地,往往都是給自己積攢的福氣。

上一頁
2/2
楓葉飛 • 13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9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3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6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4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6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宗先紀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3K次觀看
高宏浩 • 2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