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適時給孩子建立好規則感,總有一天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。而有些後果一旦發生,根本就無法承受、更沒有可彌補的機會。 ——Sunshine珊珊(作者)
假期回來,我算是過得很鬧心了。到家第一天,一打開房間門,心立馬跳漏了半拍。
我的房間像是剛被洗劫過,慘不忍睹。收藏多年的磁帶被扯得到處都是,書櫃里的書籍滿天飛,朋友送的、自己海淘回來的一些小物件,也全都不翼而飛。
一問才知道,就在我到家的前幾分鐘,一親戚的小孩還在我房間大鬧天宮。
而親戚也只是說孩子還小,不懂事,完全沒提讓那孩子,把他拿走的東西歸還給我。
這不是年紀小不懂事,這是絲毫沒有規則感,缺乏行為邊界。
不隨便進入別人的房間,未經過同意不擅自拿別人的東西,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規則和禮儀。
無獨有偶,之前有網友分享過這樣一件事。
過年的時候,遠房親戚來他家串門,還帶了一個六七歲的孩子。
發現那孩子在使勁捶他最喜愛的鋼琴後,礙於情面,他只是簡單地說了孩子幾句。
不一會兒,那熊孩子竟變本加厲拿了一瓶水倒在了鋼琴上,鋼琴當場就被毀了那孩子嘴裡還叫囂著是在幫忙洗鋼琴。
叫來孩子的父母,父母卻只是說:「真對不住,你看弟弟還小,他還不懂事,你就別跟他一般見識了」,絲毫沒有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,也完全不提要賠償的事。
網友被氣壞了,趁孩子走之前,他偷偷給了孩子一個紅包,跟他說:「以後看見大鋼琴也可以幫忙去洗,別人也會獎勵你的。」
不久後,那個孩子真的去洗了一架佩卓夫三角鋼琴,對方要求賠償六十多萬。
如果不適時給孩子建立好規則感,總有一天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。
而有些後果一旦發生,根本就無法承受、更沒有可彌補的機會。
一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,因為嫌樓外的電鑽聲太吵,竟用小刀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,差點造成墜亡事故。
大量研究也表明,規則感淡薄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誤入歧途、走向犯罪。規則感對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來說,都尤為重要。
那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好規則呢?
其實,0~6歲的孩子有一個秩序敏感期,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提供一個好的環境,幫助他們順利發展和度過這個敏感期,就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建立好規則意識。
孩子長大後就會有他自己的行為邊界、能夠管束好自己的行為,也更能明辨是非有教養。
01
秩序感及其重要性
瑪麗亞·蒙台梭利女士對孩子的觀察非常透徹,她提出孩子們的成長發展是有著特定的敏感期的,秩序感就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之一。
蒙特梭利還特意強調: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秩序感,並幫助孩子發展其秩序感,因為人生初期出現的秩序敏感期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。
首先,什麼是孩子的秩序感呢?
可以這麼來說,剛開始,幼兒就是通過關注和認識外在事物間的規則關係,並按照他們所理解的關係來形成固定模式和基礎來了解周遭世界的,這就是他們最初的秩序感。
形成秩序感的過程,不僅會幫助孩子進行初步的思考和邏輯因果的推演,發展智力,同時,秩序感也會為孩子們發展道德意識和規則感奠定基礎。
因為道德即人與人、人與物之間所建立的各種規則。
在秩序敏感期,幼兒開始接受外界給予他們的、滲透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基本行為準則與規則意識,這也是幼兒接受道德法則的開始。
也就是說,孩子的秩序感發展好了,他的規則意識也會自然地跟著內化,長大後就更能約束自己,有邊界感和道德意識,遵守社會法則。
02
如何結合秩序敏感期
幫助孩子建立好規則意識?
對於0-3歲的嬰幼兒來說,規則意味著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和習慣。
尤其是1歲左右的孩子,講規則還尚早,但是我們可以為他們進行立規則的預熱。
這個階段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,提供穩定的生活節奏。比如定點睡覺、睡前聽音樂講繪本故事等。
其實我們都知道,性格和品德的養成就是蘊藏於平時的生活習慣之中,而0~3歲的孩子無意識吸收的能力非常強,在有規律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,自律能力也會更強。
其次,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提供穩定的安全感。
從小就在愛裡面成長起來的孩子,更具有覺察力和對環境的主動探索欲,通過對環境的吸收,他會自然發展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辨別力,從而約束好自己。
1~2歲的幼兒,已經開始由內在的秩序感逐漸轉為外在的秩序感,這個時候提供一個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變得尤為重要。
在有序的環境中,兒童會更有安全感,如果外部環境變得糟亂,他們會感到不安、焦慮,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