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當媽後,我為什麼越來越愛錢?」

2019-01-28     逄艷姬     反饋

2019就這麼來了

新一年的養娃征程已開啟

老母親們的錢包準備好了嗎?

去年暑期,小王發布一篇圖文:《養娃兩年,我搭進去一輛車》,家有兩歲半寶寶的雪兒幽幽分享了一筆她的養娃帳單:

從孕產開始算起,補品,奶粉尿褲,輔食衣服,玩具教育,醫藥旅行…零零總總加起來竟然花了25w+!

當媽後,我為什麼越來越愛錢?

因為,知道了養娃究竟多費錢!

看看這些媽媽們留言分享的帳單

找找有沒有你的影子?

二胎寶媽亞歷山大

最好的都給了孩子

關於孩子的都想買

算帳算到心塞

養不起,爺爺奶奶來補貼

養娃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,原來孩子才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奢侈品!有網友總結了自己2018的帶娃生活,條條戳心:

寶媽們的個人信息是這樣的

一年帶娃的感受是這樣的

一年的經濟情況是這樣的

錢的去向是這樣的

所以,面對嶄新的2019年,小王必須先來一波好消息!讓大家在養娃的路上更省錢!

新個稅專項扣除正式實施

根據2019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《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》。今後納稅人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,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「三險一金」等專項扣除外,還可享受子女教育、繼續教育、大病醫療、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,以及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。

關於大家關心的子女教育方面,小王整理了一波相對完整的信息:

1

享受條件

子女年滿3周歲以上至小學前,不論是否在幼兒園學習;

子女正在接受小學、初中,高中階段教育(普通高中、中等職業教育、技工教育);

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(大學專科、大學本科、碩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教育)。

上述受教育地點,包括在中國境內和在境外接受教育。

2

標準方式

每個子女,每月扣除1000元。多個符合扣除條件的子女,每個子女均可享受扣除。

扣除人由父母雙方選擇確定。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額扣除,也可以父母分別扣除500元。

扣除方式確定後,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。

3

起止時間

學前教育:子女年滿3周歲的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;

全日制學歷教育:子女接受義務教育、高中教育、高等教育的入學當月——教育結束當月

特別提示: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保留的期間,以及施教機構按規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,可連續扣除。

4

備查資料

境內接受教育:不需要特別留存資料;

境外接受教育: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、留學簽證等相關教育資料。

你能少繳多少稅?

小王幫你算:已婚已育、月收入10000元的上班族基本不用交稅

按照新個稅的各專項附加扣除標準,小王假設:

一個已婚已育且需贍養老人的上班族,不考慮大病醫療這一特殊情況,最多可同時扣除4項:子女教育、繼續教育、贍養老人、租房或房貸利息。理論上每月最高扣除:1000×2(子女教育)+400(繼續教育)+1500(租房)+2000(贍養老人)=5900元。

再加上5000元基本免徵額,實際免徵額最高可達10900元。也就是說,理論上可在到手工資基礎上減去10900元再繳納個稅。這樣一來,月收入萬元以下的上班族,基本上就不用繳稅了。

再以一個扣除「五險一金」後

月收入20000元的白領為例

2018年10月1日之前月繳個稅3120元;四季度月繳個稅1590元,少繳1530元,降幅為49%;今年起,假如每月專項附加扣除5900元,則個稅只有700元,比目前少890元,降幅56%,比10月1日之前少2420元,降幅高達78%,一年累計少繳29040元。

再來看一對夫妻

夫妻均為獨生子女,家庭住房有貸款,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,雙方父母均年過六十。扣除「五險一金」後,丈夫月收入20000元,妻子月收入10000元,正在職攻讀MBA。夫妻商定,子女教育和房貸利息均由丈夫扣除,則丈夫每月扣除額為4000元,妻子扣除額為2400元。

照此計算,稅改之前,丈夫每月個稅3120元,妻子每月個稅745元;10月1日至12月31日過渡期,丈夫每月個稅1590元,妻子每月個稅290元;今年起,丈夫每月個稅890元,妻子每月個稅78元。

相比於稅改前,過渡期夫妻每月合計少繳1985元,今年開始每月合計少繳2897元,每年少繳34764元。

對號入座一下你們家

快算算能省出多少錢?